习惯,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。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,如果坚持做下去,你的收获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。
1、自律伊始,行动为先
自律伊始,行动为先。
设定一个小一点的目标,将自律“最小化”,更容易从零跨越到一,带我们迈向一个新高度。
习惯无大小,自律无高低。
只要确定是对的事,勇于开始,持之以恒,总会出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。
开启自律时,给自己定一个低强度目标,更容易让自律无压力地走进我们的生活。
2、破窗效应
经常有人为自己设定了30天高强度自律计划,从早上6点起床,到晚上11点睡觉,时间全部排满。
这样的自律看上去很充实,似乎能在短期见效。然而往往还没有到30天,制定计划的人就已经坚持不住了。
自律的本质,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,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律区间,咬牙追求过度的自律只会让事情适得其反。
不如设定一个弹性的自律计划,让自己轻松地坚持自律。
心理学中,有一个效应叫“破窗效应”:当一件不好的事或行为出现时,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放任它继续坏下去。
在自律的路上放弃,便是“破窗效应”在作怪。
本打算坚持阅读100天,但在45天的时候,因为状态不佳,没有完成阅读,继而认为自己没有完美实施计划,自此放弃原计划。
计划晚上7点后不再进食,控制体重,却在一次聚餐后,一而再、再而三地放任自己。这就造成了“间歇性自律,持续性放任”的结果。
弹性的自律,则会让我们在心中,为可能出现的“例外”设下防线,不让它动摇我们的计划,让“破窗效应”无处遁形。
今天状态不佳,那就只阅读一页;今天吃了高热量食物,就当是对自己近期的奖励,明天继续保持计划。
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一个完美的自律者,也不必要求自己时时刻刻都保持自律。
适度的弹性,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,让自律不再痛苦,更容易坚持下去。
3、让自律坚持到底
真正爱自己,是在当下,努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
让自己的内心充盈着喜悦,让现在的每一天,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。
自律到极致,带来的从不是痛苦的坚持,而是与生活的融合。
把自律变成习惯,则不再需要意志力的支撑,它如生活的一部分,必不可少。
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能量,自律也会因此各不相同。
不拘泥于形式,不束缚于时间,偶尔一次没完成,也无伤大雅。低强度的自律,也是一种胜利。
放低目标,让自律先行一步;放开弹性,让自律坚持到底。